萧如薰伸手指向了地图中的某处,将官们纷纷上前观看,一看之下无不吃惊。
“归化城?!”
李如松低声喊了一句,将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之间一时间居然无语。
“没错,归化城,本督这一回不仅要收复大同,还要一直打到归化城去!要把土默特斩尽杀绝!不仅如此!协同土默特一起出击大同的数个部落,也要一并斩尽杀绝!本督要让这些塞外蛮夷都知道!劫掠大明一时爽快,爽快之后就要付出代价。”
其实萧如薰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些,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就此占据归化城,把自永乐宣德之后明王朝逐渐弃守的洪武年间的北方防御体系重新拉起来,甚至他还想出击河套光复河套,把朱元璋的防御体系恢复,尤其是东胜卫。
东胜卫是朱元璋设在黄河河套地区东北角的重要卫所,在明初北部边防中,是唯一一个可以整个控制河套的卫,其地在唐朝张仁愿所筑之东受降城之东。
东胜卫在实际上起着将东边的辽东和西边的甘肃联系起来的作用,自东胜而东有大同、兴和、开平、大宁以至辽东,自东胜以西有宁夏、兰州、庄浪、凉州、山丹、以至甘肃。
而贺兰山、甘肃北山及河套均在这一防线控制之内,这就使明朝北部边防由点到面,东西联络,相互呼应,因而将其整个北部边防线稳步向长城以北推进了数百里。
这条防线是和如今的九边重镇全然不同的极具进取意义的主动战略防御,使得明王朝在北部战区上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给了明政府足够的反应时间。
而且纵使北虏攻破了这条防线,明军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长城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利用长城之坚固将北虏阻拦在长城之外,数百里的距离足够明政府组织起防御兵力,最重要的是,主要生产地和人口聚居地都在长城的保护范围之内。
御敌于国门之外意味着战火不会燃烧在国土之内,国土之内有民众有生产,一旦被破坏的话损失是不可预计的,而且战后还需要政府组织其他的力量恢复生产,农耕国度的生产力是很脆弱的很容易破坏的,但是恢复却很难。
这一来一往一年多的时间和无数的精力就要耗费掉,用在战后恢复上的钱财和物资远在单纯作战需要的钱财之上,这笔生意特别不划算,所以如果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那才是最有战略眼光最省钱的。
而有些人就是看不到,他们不断的收缩防线,认为把防线收缩到距离国土比较近的地方耗费的钱财比较少,运输所需要的钱财也会少,这样国家的财政就轻松了,他们需要的军费也就少了,也就能顺带打压军人势力了。
于是大明版图越缩越小,越缩越小。
最终,文人政府把洪武永乐时期那幅极大的国家战略版图收缩到了嘉靖万历时代秦朝一统之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