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不解的崔呈秀情不自禁的问了句:“侯爷,值得么?”
杨峰淡淡一笑:“咱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到背后所代表的东西,至于说值不值,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江宁军的威名并非是吹出来,而是靠着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不止是满清在关注江宁军的动作,就连大明的国内许多将领也在研究江宁军的一举一动。
在杨峰崛起之前,大明的火器之路走得可谓十分艰难,由于朝廷许多制度已经败坏。负责制造火器的军器局和兵杖局的官员和太监们上下其手,加上工匠的待遇十分之差,制作出来的火器质量非常之差,炸膛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边关的将士们宁可用刀枪和鞑子打仗也不愿意用火器。
这种现象还引发了一种观点,那就是火器无用论,不少将领们都认为火器只是一种奢靡而无用的东西,但随着杨峰的出现,这种现象得到了改观。
看到江宁军这支纯火器军队,就是靠着手里的火铳和火炮硬生生的将昔日不可一世的满清打得没了脾气,就连努尔哈赤也丧生在火器之下,这才让朝廷和明军们意识到感情不是火器没用,而是他们往日的火器实在太烂了,这才导致他们连吃败仗。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宁军出产的火器也就成了不少明军将领和军队趋之若鹜的好东西。
尤其是曾经和江宁军并肩作战亲眼看到过火器威力辽东军更是因此成了火器的拥护者,这两年来光是辽东军方面就从杨峰手里买了不下八千支火铳和上百门火炮,若不是手里的银两不足,身为辽东督师的孙承宗恨不得把所有的军队都换装。
现在杨峰竟然愿意用三千支火铳和三十门火炮去换一千骑兵和两千步卒,这样的手笔不可谓不大了,崔呈秀认为孙承宗应该不会拒绝这样一笔交易。
毕竟如今的大明边境局势随着杨峰的到来,跟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被杨峰连续几次的打击之后,如今的满清实力跟另一个历史时空相比弱了何止一筹、
加上朱由校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溺水身亡,而是继续当他的皇帝不说,而且有了大明皇家商行的支持,朱由校的手头也宽裕了太多,孙承宗自然不会为了军饷发愁,所以对于杨峰抽调三千人过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将事情敲定以后,杨峰知道崔呈秀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有无数的事情要等他处理,所以又和他寒暄了几句后便告辞离开。
等到杨峰离开后,一名穿着绿袍的官员抱着一叠公文走了进来,看到崔呈秀坐在椅子上端着一个茶杯在沉思,他没敢惊动对方,轻轻的将手中的公文放在了桌上,随后恭敬的垂手站立在一旁。
过了一会,崔呈秀这才长吁了一声,将手中的茶杯放下。这才对站在一旁的官员后慢条斯理的问道:“路令史,你还有什么事吗?”
这名官员姓路,乃是兵部的职方令史,同时也是崔呈秀的心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