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孩子们跟着志远他们学到了本领,大伙都激动的不行。以前到了七岁还不让孩子上学,今年刚满六岁的孩子,都争着往学校里送,盼着孩子在学校多学些本领。
相比较于韩屯,石庙村做的有些离谱。开学以后,他们村在韩屯上四年级的孩子,辍学的很多。
由于分组,加上国家征收的爱国粮少了,工分的价值高了好多,少的也得在一元以上。
农村的孩子上学晚,四年纪的孩子大部分都在12岁以上,可以帮着队里干些轻活,特别是看庄稼,孩子们就比较合适,一天能挣五个工分。
家长们就动了心思,觉得孩子都上了三年学,认的字也不少了,算个账也会。
现在工分值钱了,还是回家挣工分合适。以后还不知道走到哪一步,村里现在就已经有两个队合在了一起。
再说了,指着孩子学好了,考上学去城里工作,能有几人。都说上学的比牛毛还稠,考上学的比牛角还稀。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是四年了,洪城县每年考上学的,大中专加一块也没超过二百人。全县一千多个村庄,十个村考上一个。
可是每年参加高考的,最少也得有3000人,5%的录取比例,确实少的可怜。
他们村的1——3年级,倒是人数不少,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学些字的,谁也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是个睁眼瞎,尤其是男孩子。
可是学习给家务活让路,家里有了事情,就不让孩子上学了。
把个石老师气的,整天的摇头叹息:“你们都眼气韩屯过的好,也不看看人家咋着做的,孩子没本事,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
悠悠听说了他的至理名言,肃然起敬。要不是对他非常了解,悠悠都怀疑他也是从后世穿过来的。
胜男舅妈一直在韩屯住到志远开学,才和志远一块回去了。跟着志远去的,还有大舅他们两口子。
昊昊他们开学了,悠悠开车送的他们,志新也回到了姥姥那里。
临水一中的校区是解放前的市政府公署,整个校区都是原先的建筑,以英国风格的为主,充满了异国情调。
进了学校的大门,是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后面两排四座楼房,每座楼房四个教室,。
教室是二层的洋楼,明亮的大玻璃窗,木质地板和楼梯,都是原色的硬木。地板对接整齐,木质细腻,连个划痕都没有,透着温润的光泽。
高中每个年级八个班,每班40名学生。两个年级16个班,在校学生700多名。高二的学生较多,有插班复读生。
学校的阅览室比教室都大,也是上下两层,可惜的是里面的存书很少。据老师介绍动乱期间,除了被烧毁的,大部分被拉倒了废品收购站。废品站的废纸,成车就运去造纸厂,化成了纸浆,悠悠是无缘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