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好莱坞报道》的记者著名记者伦道夫坐在采访席,而他的对面是法国新贵导演塔玛拉·霍恩以及她的丈夫英国小说家雷蒙德·培根,这对在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天才夫妇”,女方未满二十岁,男方刚过二十三岁生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相当成功,堪称“出名要趁早”的典范。
“很高兴二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伦道夫笑容亲切不谄媚,他采访过许多大导演包括伍迪·艾伦、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昆亭塔伦蒂诺、蒂姆·伯顿、索菲亚·科波拉、阿涅斯·瓦尔达……
也接触过许多知名作家,托妮·莫里森、j.k.罗琳、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无论是身为作家的雷蒙德·培根还是作为导演的塔玛拉·霍恩,在伦道夫采访大名单中,培根和霍恩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们年轻的可怕。
伦道夫不记得他还采访过哪位作家与导演,比眼前二位更加年轻。
最优秀的那批人在同样的年龄里,绝对没有取得和他们相同的成就。
尤其是塔玛拉·霍恩,若不是今年戛纳评审团内部分歧严重,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一票否决,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很有可能改写戛纳电影节历史。
“我的荣幸。”“嗯,我也很高兴。”
雷蒙德和苔米先后说道。
伦道夫笑了笑,“都说女士优先,今天我们反过来,第一个问题先问雷蒙德·培根。”
“都说‘每一位少女床头前都会有一本雷蒙德·培根’,一直以来你的作品都是以男女浪漫爱情为题材,是什么促使你写出《精神病人》这种荒诞题材小说,要知道这和你过往所有作品都不同。”
事实上,《好莱坞报道》的记者要问什么问题,苔米和雷蒙德都是早就知晓的,所以雷蒙德不假思索地说道:
“并不是这样,事实上我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以爱情为主的,我有很多并不是写爱情的短篇,只不过那些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至于《精神病人》这本书,起源于我一个突发奇想,比如从动物眼中,人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类的社会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很有趣,所以才决定动笔。”
“霍恩知道你的这个设想吗?你们讨论过吗?”
伦道夫好奇地问道,要知道《精神病人》和雷蒙德以往风格差距太大,外界一直有传言,真正写这本书的是塔玛拉·霍恩,或者说是霍恩提供给了雷蒙德·培根某种灵感。
雷蒙德摇头:“并没有,事实上,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很少谈论各自的作品,我很少告诉她,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书,她也很少告诉我,她要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为什么?”伦道夫诧异地问,“你们两个人都从事创作工作,难道不会交流吗?”
“当然会交流,不过那是作品完成以后了。”雷蒙德说道,“不交流是不希望影响对方创作,因为人和人想法是不同的,过多的介入会影响对方的创作,事实上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真正在创作中讨论是《精神病人》剧本的改编。”
“是这样吗?霍恩”伦道夫没有忘记照顾演播室的唯一的女士,哪怕这位女士并不是那么需要照顾。
苔米点点头,“没错。”
简单的多一个字也不肯说。
不过苔米不说,并不代表伦道夫不会问,“好了,这个问题,我要问霍恩。”
“雷蒙德写了那么多作品,为什么偏偏选了《精神病人》?雷蒙德以前的书,你就没有想要搬上大荧幕吗?”
这个问题,雷蒙德也很好奇,所以他也看向苔米。
“想过,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和他提过这个问题,《精神病人》是一个很偶然的情况,甚至是一个突发状况,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在我预料中的,他所有的书,我最想拍这个,迫切地想要拍,于是我就那么去做了。”听起来很像敷衍,但是塔玛拉·霍恩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性情中人。
“那在改编剧本或是电影创作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分歧?比如演员,比如内容,虽然电影尽量符合原著,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改编,针对改编部分,你们有没有出现过分歧?”伦道夫继续问道。
苔米和雷蒙德一起点头,苔米说:“有的,而且还不少。”
雷蒙德很诧异地看向妻子,“怎么会,我怎么不记得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