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的争论之后,朝堂里的气氛很明显的就变得比较热烈,经常是大家在一起紧急磋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做出决策,得到赵桓的首肯之后,立刻就安排各部门最强干的办事人员带着指令冲出朝堂下达诏书,然后立刻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办事,没有一丝丝停歇,一个议题结束之后就是另一个新的议题,完全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大宋的休沐日是整个古代最多的,达到一百多日,等于一整年下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沐日里度过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宋朝的文官是最幸福的文官,钱拿得多,活儿干得少,生命安全也有保障的多,不过随着靖康初年金兵南下,大宋的繁华生活被打碎,赵桓带着自己的政府拼尽全力的重组,才堪堪恢复了之前的局面。
然而这也距离之前的大宋相去甚远,整个靖康二年,大宋的臣子们只休息了七天,元日一天,上元一天,清明一天,端午一天,中秋一天,重阳一天,冬至一天,除此之外,一整年都在工作,简直都赶上朱元璋那个工作狂的架势了,累得大宋的臣子们是如猪狗一般,每日天不亮就开始工作,处理政务,每日晚间下半夜才能入睡,一两个时辰后又要起身,比起他们的前辈来,简直不知道差到了哪里去。
所以,我们是中兴之臣,所以,我们是中兴政府。
起于微末的政府很容易就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到如今,两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了这样繁重的工作而退缩,他们虽然口里时时抱怨工作繁忙疲劳不堪,但是他们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自我满足感,真的,真的是这样。
所以李纲的东府要员们虽然都很年轻,但是没有一个人急躁冒进,吴用的西府要员们也很年轻。也没有一个人轻易言战,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做事情,一件又一件。赵桓的政府官员们的平均年龄低的吓人,包括最有能耐的岳翻,其实也才二十二岁而已,但是他的经验和能力,已经不在赵佶政府要员们之下了。
协助赵桓处理政务的已经从李纲和吴用转移到了岳翻身上。岳翻甚至具备一定的决策权,赵桓在很多问题上都赞同岳翻的意见,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情赵桓都愿意让岳翻去处理,而自己实在是有些累了,就坐在座位上看着这一切,并不参与进去。
比如两个官员就拿着关于城内房屋修补工作的策略来请岳翻决策,一个认为迫在眉睫,一个认为可以缓一缓,岳翻听完了他们的争论,就开口道:“唐时。杜甫写过一首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于人而言,虽然有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是所谓衣食住行。
这四样,是一个活着所需要的最低标准,满足了这四个。咱们至少不用担心有人造反,但是最无奈的是,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王朝一个皇帝解决了这个事情。衣服解决不了,食物解决不了,住处解决不了,出行解决不了,所以,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应从,改朝换代始于此。
如今有赖陛下圣明,打开国库赈济灾民,使得灾民们有衣服穿,有钱可以使用,有食物可以吃,所以衣食已然得到了保证,百姓们不会作乱,然而,住处呢?燕云三次大战,每一次都将燕云损毁的很严重,大家都清楚燕云被损毁到了什么地步,百姓们流离失所,失去住所,失去一切财产,才汇集到北京,不是为了瞻仰圣容,而是为了自己活命。
咱们想好了很多事情,但是咱们最该想的,始终还是百姓,记得大宋建国之初,太祖皇族曾经问过赵普,这天底下什么最大,赵普说,天底下道理最大,太祖皇帝很认同这句话,那么诸位,对于百姓而言,最大的道理是什么?很明显,便是衣食住行,满足了衣食住行,他们就能去做别的事情,包括为我们营造宫殿,承担徭役。
所以,我以为,在我等已然商讨完毕的大策略之下,安置百姓是第一位的,其余的才是第二位的,虽然不能将他们在现在就安置到燕云各地,但是至少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些简易的房屋遮风挡雨,现在南边天气已经较热,北方却还有些凉爽,正是最适合人居住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冻到,简易的房屋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也就够了,如此,可安百姓之心,使得百姓们都知道大宋是仁爱之国,陛下是仁慈之君。
刚刚经历过大乱,百姓们最希望的就是有仁爱仁慈之国之君能够保护治理大家,让大家过上安稳平和的好日子,这是他们最期望的,如果我们做得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燕云人心,让燕云人从心底里认同大宋之统治,这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事情,为此,我们自己人苦一些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