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造船业和铁路工业的发展,对钢铁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钢铁市场。
唐廷枢看重这个产业,但重工业不但是资本密集产业,还是技术密集产业,资本对唐廷枢不是壁垒,他能筹集到足够的资本,可技术壁垒却很难突破,时至今日他依然十分依赖兵工厂,没有兵工厂的技术支持,他甚至无法修建铁路。
而兵工厂承建铁路,开的价码相当高,只比洋人的开价稍低,并且有大量的附加条件,比如采购兵工厂的铁轨,铁路设备等。
以前兵工厂还有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法国施耐德公司,唐廷枢还能从中周旋,借机压价,但跟法国的战争爆发后,这家法资企业卷入其中,不但无法跟兵工厂进行竞争,反而在兵工厂的打压下陷入破产的境地。
施耐德的主营业务就是钢铁,生产规模比兵工厂都大,甚至是兵工厂的主要钢铁供应商,另外他另一项主页则是铁路设备,跟兵工厂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和搏杀,前几年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施压,施耐德得到了大明铁路业的最大一块肥肉,广沪铁路的订单,但是战争爆发后,他的订单不但被兵工厂抢走,还陷入了兵工厂的官司中,整个工厂一度停工,陷入困境。
兵工厂对这个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唯一能够威胁到兵工厂的竞争对手,那是欲除之而后快,他们的手段是起诉。
战争爆发前,施耐德公司是兵工厂的主要钢铁供应商,但是战争爆发后,施耐德公司接到了法国的指示,不再向兵工厂提供钢铁。之前兵工厂生产的钢铁、铁轨等大量采用施耐德的钢铁,但是武器用钢主要是兵工厂自产,因为武器用钢显然利润更高。
施耐德公司断绝了向兵工厂提供钢铁,是受到法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他们不敢不遵从,因为相比在中国的业务,施耐德的大本营还是法国,另外出于民族情节,他们也不想在战争期间为对手提供产品,尤其是钢铁这样的军用物资。
战争期间,应该说兵工厂生产武器的钢铁是充足的,可他们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就大受影响。战后兵工厂马上就起诉了施耐德公司,认为该公司战争期间的违约行为,为兵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他们以战争期间的军工生产利润率,来计算施耐德供货带来的损失,结果就是施耐德需要赔偿的数额,足以让施耐德破产,施耐德进行了各种应诉都失败后,兵工厂申请查封施耐德公司的产业,要求政府进行拍卖,用以偿还兵工厂的损失。
而兵工厂的目的,则是通过拍卖,低价竞购施耐德的资产,施耐德公司的钢铁厂、设备厂,其实都很让兵工厂眼馋,最重要的是去掉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就在这时候,唐廷枢杀了进来,他告诉施耐德公司。铁路公司愿意全资收购施耐德公司的股份,他给出了一个施耐德公司无法拒绝的价格,一千万大明两,基本上是施耐德公司这几年的投资总额,如果是战争之前,施耐德公司会以为这个价格是一个笑话,可现在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要么筹资赔钱,要么被政府查封,拍卖资产抵债,他们知道兵工厂不是一个一般的竞争对手,而是一家政府背景很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