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贞观元年的四月,经过二月的罗艺反叛,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叛了,三月李宽做出曲辕犁,全臣对大唐充满信心,曲辕犁推广一切顺利,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已经想到明年丰收的场景,只有李宽不报期望,明年就是贞观二年,也是史书上记载蝗灾之年,大唐全面受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要想办法把后世才出现的一些高产粮食找出来,要不大唐又会陷在风雨中,李宽现在每天和田老实在长安城各个坊市闲逛,和各地的行商打听粮种,但是一无所获,李宽看着时间流逝,嘴边都急出水泡,田老实也不明白楚王和行商打听的粮种长什么样,只好让小绿用心伺候李宽。
四月中旬发生一件大事,**进犯,【史书记载是李世民刚登基时,便桥订盟】原来,颉利可汗真如李宽所讲祸水东移,国内政权不稳,百姓挨饥受冷,颉利可汗见这样下去不行,原想联合西突厥一起进犯大唐,但是西突厥没答应,颉利可汗便单独行动,为何一个小小突厥敢进犯泱泱大唐,原来早在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为了稳定后方,全力进军长安、完成建唐大业,就和突厥缔结了盟约。
这一盟约的真实内容是李渊向突厥“称臣”。隋末大乱,突厥崛起并ri益强大,北方众多割据者如陇西薛举、马邑刘武周、朔方梁师都、河西李轨、北平高开道等都向突厥“北面称臣”,接受突厥的封号。此外,尚有刘季真、李(郭)子和、刘黑闼、宋金刚、苑君璋、张长逊等攀附突厥,引为奥援,与之使者往来,关系密切。李渊起兵时,经过反复权衡,清楚地意识到“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所以也最终向其称臣。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征伐所得,子女玉帛,全归可汗所有”,也就是满足突厥的物质需求。
突厥接受大唐的物质习以为常,事实上,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几乎年年进犯边境,基本上也是为了掠夺财物。这次突厥大雪,加之颉利可汗的暴政,没法子只有再向大唐伸手。李世民在宣政殿就突厥颉利可汗即率大军兵临便桥,大军兵临城外,显然来者不善,唐朝京师长安的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一事和全臣商议。
杜如晦、李靖等人对李宽的未仆先知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但现在怎么办?李世民在全臣面前大动肝火,自己要出兵不让,给物质也不让,怎么办?李世民其实心里很懊悔,早知道当时就应该听从杜如晦几人的意见,联合西突厥灭了**,现在骑虎难下。
正当全臣想办法时,一公公求见,李世民大火“什么事?”公公汇报“颉利可汗,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作为使者入见”全臣哗然,这也太欺人了,一向主战的高士廉立马不平,要求出兵,要把执失思力给杀了,李世民心中也不忿,可是见以往也是主战派的李靖、程咬金、尉迟敬德没有嚷着开战,有点好奇。
“卢国公,你说说怎么办?”
程咬金还在回想当时李宽怎么讲的,不想李世民问他话,便答道“陛下,老臣以为开战不可。”全臣傻眼,今天怎么了,这老妖一向不是主战的,怎么会不应战?“所以不战者,吾皇即位ri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程咬金洋洋得意的拽文,这次全臣眼都掉地上了,这大老粗竟在拽文,还讲的似模似样。
杜如晦一看坏了,怎么能把楚王当天不主张作战原因讲出,还是楚王原话,忙上前禀奏“卢国公,讲的是实话,陛下即位之初,经济实力和政治局势都无法确保与突厥开战,不具备开战的资本。我们要言和。”主战的一方息气了,是啊用什么去打仗?靠双拳?底层士兵连一套战甲也凑不齐,三军未到,粮草先行,粮草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