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终于结束了。唏嘘。
*****寒冷侵袭。
战场陡然爆发,山呼海啸的厮杀,惨呼声兵器声,各种剑气罡气,不住的迸发。
音浪,也盖不住傅希文咳嗽声,是那么的虚弱:“好强横,这是王策的主力啊。”
四十万战灵军,宛如一道铁闸,死死的截断了上阳东路主力的去路。
王策之前,就敏感的下令,让韩信部向东路延展三十里,悄然无息的让出三十里的空位给卫青。而上阳西路军,分为两股,其中一北上增援,并为主力断后。
这一来,上阳西路军无法再对卫青部形成牵制,卫青的一部分战灵军,一部分的防线,从容不迫的加入拦截战。
这被认为是傅希文在一系列战役的几乎完美的表现中,犯下的一个半错误中,最有争议的半个。
是的,半个。
外界将领普遍认为,傅希文在撤退的时候,不该让中路军和西路军分兵北上,堵塞追击战的空间,并为东路主力断后。
分兵后,中路军和西路军无法再对身后的八十万主力战灵军形成战术牵制,这迫使傅希文在突围时,被迫要面对更庞大的战灵军。
然而,很多将领认为,傅希文没有选择。很简单,中路和西路如果不分兵北上,实施堵塞和断后,傅希文的主力将会被王策的另一支主力战灵军(秦军)发起规模不低于五十万的追击战。
分兵,傅希文要面对南边的主力战灵军。不分兵,傅希文要面对北边的主力战灵军。
追击战和拦截战,哪一个对上阳东路军伤害更大?傅希文其实是做了一个最有利的选择。
一个半的错误,这半个,是最有争议的。
然而,剩下的一个错误,是几乎公认的。
突围前,除了西边是王策的主力以外,东南北三个方向,都能突围。北方不必考虑,往北方突围,那就是钻入虎口。
南边,王策的八十万主力战灵军拦截去路,虎视眈眈。东边,席撼之因后撤一百五十里,一时半会,其实还没有前插到位。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傅希文唯一的错误,就是选择向南方突围,而不是向东。
没有人知道,傅希文为何选择向重兵把守的南方突围,而不是向有缺口的东方突围。
无论战后有多少揣测,都没有意义了。
事实证明,向南方突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当疲惫的六十来万东路军,一头撞上强汉军团,就很快撞得满头包。
生前作为绝世名将,韩信以滴水不漏的防线,和拦截战,真的没给上阳东路军任何突围的机会。
其实不是全然没有破绽,傅希文敏锐的发现,卫青部和韩信部之间,显然存在一个防线破绽。
然而,当傅希文利用这个破绽,却被两位名将出动幽州突骑和平奴骠骑两支机动预备队,联袂打回来了。
一个是韩信,一个是卫青。一半的玄鬼战灵军,一半的人雄战灵军,乃至王牌军虎贲军和羽林军。
就像王策的淡定,如果傅希文在兵力和战斗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还能突破韩信和卫青,他王策甘愿认栽。
“败了。”
傅希文挖空心思,动用各种战术,却仍然很难突围,被韩信和卫青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化解。
王策从哪里找来的战灵军将领,竟然如此滴水不漏?傅希文简直不敢置信。
“败了。”傅希文缓缓的吐了口气,默默半天,毅然下令:“撤退下来,不要再打了。”
战败了。
…………北唐军大本营。
王策吃惊的审视眼前这名武宗:“你说,是傅希文派你来的?”
这名武宗不敢托大,眼前这位不光是名将统帅,还是武道之中最拔尖的人物,他欠身道:“回北方王大人,是的。”
“北方王?”王策嘿然一笑,扫视众将,不是第一个喊他北方之王了,不过,没人敢公开议论。这毕竟是一个充满割据色彩的词。
“这是傅帅给你的信。傅帅之前交代,若然战败,突围被阻,便将此信交给北方王大人。”
王策取来快速浏览,挑眉:“哦,还有这种事?”
傅希文在信里边,提及一名怀疑是无上境的神秘武帝,该武帝一心想杀他王策。
信的末尾,有一句:“是战是和,你决定。”
王策眯眼:“你们大帅还有什么交代。”
这名武宗错愕,吃惊看着他,点头:“大帅说,北方王大人愿战,则不必多说,全军奋力死战。大人愿和,大帅则亲自来与大人面谈。”
无上境?神秘武帝?
神将?寂灭?流枭?知晓有这三个的很少。临天无敌?忘情天子?杀生龙将?这三个倒是举世闻名。已知,无非就是这六大无上武帝。